1993年,中山大学的饭堂门口排着长队,翟玉燕也身在其中。当然,这并不是为了买饭,而是宝洁公司当年的校园招聘在这里发放报名表。这在当年强调国家分配、学校依据专业对口推荐的年代并不多见——以至于当时宝洁在华的家合资厂——广州香皂工厂的总经理马福祥常常需要就宝洁选用的“非专业人才”反复向主管高校分配工作的教委、以及工厂的主管单位广州市轻工局进行说明。
而对于当时每一个加入宝洁的毕业生而言,往往也经历了学校的分配办公室以及本系主管分配工作的老师们的轮番轰炸,为何选择宝洁而不是按照专业方向择业,是他们屡遭质疑的问题。专业是旅游管理的翟玉燕即接受了数次类似的思想教育工作。
事实上,当年为了加入宝洁所遭遇的格外周折,在今天看起来都是物有所值。1990年代初期宝洁吸纳进来的这些新生力量,如今构成了宝洁批本土成长的高级管理层。翟玉燕在加入宝洁的第十二个年头被提升为大区人力资源部副总监。他们当中,还包括前文提及的宝洁中国诞生的位总经理熊青云,与她同为1992年加入的还有目前宝洁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中职位最高的中国人之一——李育芸。他们的成长给与了宝洁本土员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不仅如此。李育芸还体现了宝洁内部的一种趋势:中国造(LeadersmadeinGreaterChina)。她在宝洁的15年,其中有5年被派往新加坡和菲律宾工作。在菲律宾,她需要和来自宝洁其他30个国家的40多个部门的总经理共同协作。这段经历,使得她有信心被放到任何市场或者地区的人力资源的领导岗位,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力。
中国已经成为企业逐鹿的战场。而在这里,宝洁坚信,一定可以最快的速度培育出的“将军”。更的说法是,宝洁不断积攒的化经验,可以更好地帮助宝洁在中国招聘、培养化的人才,并为他们树立国际化的视野,“这是为何中国本土的总经理出现只用了16年的重要原因”,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友年对《环球企业家》解释道。许本人是菲律宾人,在菲律宾加入宝洁公司。到2009年,他在宝洁的服役时间将达到30年。
许友年的宝洁之旅从菲律宾开始。在之后,他曾转战美国辛辛纳提、中国台湾和日本。他在2006年7月来到中国,而他孜孜以求的,正是在这个潜力的消费市场发展出一个宝洁的研发中心。这员宝洁老将冀望在这个战场磨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