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的来历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粥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非常盛行。“腊八粥”的用料十分讲究,粥料为:两黄米(小米、黄米);两白米(大米、江米);两豆(红小豆;绿豆);两果仁(核桃仁、杏仁);两干果(小枣、葡萄干);外加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红糖、乳蕈(牛奶、香菇)等合水熬煮。高手熬出的“腊八粥”不但好吃,而且好看,因此“腊八粥”又称“七宝粥”,比作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玛瑙、珊瑚、珍珠)的混合体,非常形象。
这一传统习俗延续至今,“腊八粥”这一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宗教仪式供品,逐渐演变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食品。用料又增加了多种,如桂圆、莲子、百合、枸杞、冰糖、紫米、香米、薏仁米等。名称也由原来的“七宝粥”变成了“八宝粥”。...[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