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产品协会第二期蜂产品感官评价员培训班于2011年10月25-27日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实验中心举办。来自全国的20余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由中国蜂产品协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联合举办。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是国家层面的研究平台,也是全国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分技术委员分会(ISO/TC34/SC12)国内技术归口单位的承担单位。
在开班仪式上,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兼赵小川致辞,他指出,强化食品感官检验技能是当前国际食品监管的一个发展趋势。食品的感官检验是通过人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以语言、文字、符号作为分析数据,对食品的色泽、风味、气味、组织状态、硬度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评价食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别食品的质量。感官检验与仪器分析都是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在各种食品的质量标准中都有感官指标,如外形、色泽、滋味、气味、均匀性、浑浊程度、有无沉淀及杂质等。以感官检验现在对我们蜂产品在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感官检验也是提高我国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主任赵镭博士在会上致辞,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蜂产品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班的学习。
本次培训班为期三天,时间紧凑,内容充实,学习气氛浓,学员们积极性很高。培训班的各位老师均是食品感官分析领域的专家,具有很强的培训和实验设计能力。培训内容有:感官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技巧及应用实验技能等。
在培训班上,赵镭博士首先介绍感官科学发展现状与技术,简要地从一种科学方法、两种适合人群、三类感官分析方法、四个过程和五个感觉通道等五个方面讲授感官分析的科学知识。
安志从老师分别从味觉的产生、影响味觉的因素及评价技巧和评价要求以及维护等方面讲授了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做了相关实验,让学员们初步了解和掌握接受味觉感官刺激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史波林博士向学员们分别介绍了嗅觉理论及嗅闻技能,通过三种嗅闻技巧体验、同种香型比较、嗅觉记忆体验和气味描述能力训练等实验,使学员们进一步了解嗅觉知识,掌握香气分类,嗅闻的技巧和嗅觉疲劳恢复手段。
同时,史波林博士还介绍了如何建立感官剖面描述词及描述性分析方法,并通过临时组建的评价小组,进行蜂蜜产品风味剖面分析实验,对如何建立蜂蜜感官描述词和确定标度参比系等进行了现场指导。
与期培训班相比,无论从人数、人员构成、文化程度都有很大变化。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上届,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有20多人没能参加培训;参加学习的学员里既有收购人员,也有单位负责人,还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了相当比重,还有几名硕士学历的学员,行业内较大品牌企业都派人参加,这都说明行业对蜂产品感官评价的期望非常高。
学习内容也更加丰富,学员不仅通过电子味觉仪进行了味觉敏感度测试,还使用了电子嗅觉仪,对学员的嗅觉敏感度进行测试,使学员对自身的感官灵敏度有了较准确的了解。此外还吸取了上届授课的经验,增加了蜂产品感官分析试验的次数,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员进行蜂产品的感官评价。实验测试也直接用电脑答题,学员的成绩很快就能统计出来。
三天紧张的培训安排,学员们都觉得本次培训会时间短、内容多、感受深。在交流中,不少学员认为此前对感官评价的认识较为肤浅,仅把感官评价看作是一种技能,通过本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提高了认识,深入体会到感官评价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对现代感官分析方法、分析技巧等有了初步了解,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以及建立规范化的蜂产品科学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本次培训班为提高我国蜂产品感官评价技术水平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平台,对促进我国蜂产品感官评价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培训班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颁发的蜂产品加工工(感官检验)职业资格证书。协会将根据测试结果,适时组织进一步培训工作,待条件成熟后,从中聘任一批“全国蜂产品感官鉴定评价师”。
会后学员们参观了目前国内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还参观了北京知蜂堂蜂产品有限公司的部分生产、加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