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卫生部调查结果的公布,关于奶粉是否添加激素问题早已盖棺论定。但是激素类食品泛滥的结果并不仅在于此。不少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近几年蔬菜没有味道,猪肉鸡肉不香了,大家一提起鳝鱼,其在生长过程中打“避孕药”的事情也成为公开的秘密。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激素泛滥的时代,但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在相关的食品的链条中,我们对激素的监管尚处在一片空白当中。
市场现象
利益的诱惑火了各种激素
食品中的激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中所固有的,叫内源性激素,这一点不难理解,例如很多女士喝豆浆补充雌激素就是的诠释。另一方面是人为添加的,属于外源性激素。但是,为了经济利益刺激生长,很多人养鸡会打激素,养殖鱼类等水产品者也会使用激素,种蔬果也会加入激素。
“食品中加激素的现象很让人痛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周树南教授介绍,将激素制品搅拌到饲料中喂猪、鸡、鸭、虾、蟹等畜产品和水产品,或者有的饲料配方中本身就有激素,可使生长期缩短一半以上,不仅个大膘肥早成熟,而且成本低效益高;将之喷洒到水果、蔬菜上,可使水果、蔬菜长得又快又大且色泽好,可以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市民在买水果时不难看到奇形怪状的草莓,还有很多外表已成熟,吃起来却没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
特别提醒
肉食中激素残留更应警惕
国家明令规定,化学激素在动物的养殖中是禁止使用的。但是,看到菜市场粗壮的鳝鱼,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过会不会喂了避孕药(成分为雌激素)的疑问,吃着不香的鸡肉,也让人猜测这只鸡是不是42天就速成肉鸡的。据了解,相比于植物激素而言,肉食中的激素残留更应引起重视,而导致肉食中残留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雄激素。
食品卫生专家透露,激素等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残留,跟投放是在动物食前、食后,是随饲料还是随饮水、注射,以及种类关系都很大,一般在有代谢作用的肝脏、肾脏中浓度高;在鸡蛋中,脂溶性容易在卵黄中蓄积。
进入动物体内的排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即动物体内的浓度逐渐降低。“不过,很多养殖业者不管兽用激素的使用时限,即使才用过激素的家禽或家蓄,只要长壮长肥了,也许过几天就急于屠宰销售,这样的激素残留浓度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