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有肾,犹如树之有根”
《黄帝内经》说,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包含肾气及肾精,是生命精气的源头。肾还是大脑、骨、牙、发的母亲,可见肾重要之至,不仅仅因为它是泌尿的器官。中医理论“肾”涉及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不是单指西医泌尿系统脏器“肾”。
肾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将含有营养成分的“清者”敷布周身,将含有代谢废物的“浊者”化为汗与尿排出体外。肾主水作用的发挥,主要靠肾阳的蒸化作用。肾阳蒸化水液,使水能气化,又能使气聚而为水(如产生尿液),以利于水液在体内布散和排泄。
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浅表,以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功能。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保持呼吸均匀而有深度。
肾主骨生
髓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肾中精气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牙齿也坚固不易脱落。当人衰老时,肾精也就衰减了,不足以养骨,则可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症。
肾的求救信号
肾脏虽强大但也很脆弱,肾脏的功能很强大,人体的两颗肾脏,只要剩余20%的功能,就能够满足人体正常需要。但是,肾脏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器官,一旦受到损伤,没有特别强的自我修护能力。肾脏的负担越来越重肾脏就像一台机器,夜以继日地不停工作,是很容易损坏的。人们摄入的高脂、高蛋白食物越来越多,肾脏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另外,肾脏的职责重要、工作量大,也易受到污染和饮食等各种有害因素的损伤,所以肾脏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1、肾阳虛:
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以下肢为甚,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浮肿或五更泄,面色咣白,舌质淡胖,脉沉弱。
2、肾虚水泛:
指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水湿泛滥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表现为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腹胀满,小便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3、肾气不固:
指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小便频数清长,遗尿,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夜尿多,滑精早泄,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
4、肾不纳气:
指肾气虚衰,气不归元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表现为喘促、气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5、肾阴虚:
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表现为眩晕,耳鸣耳聋,咽干舌燥,腰膝酸软,形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汘,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6、肾精不足:
指肾精亏损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表现为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钝,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可见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足痿无力。
7、膀胱湿热:
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尿浊,或腰痛,少腹拘急胀痛,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养肾
养肾又分:益肾。
益肾
益肾——就是添加,通过各种方法补充、生成肾精。中医养生学也认为,艾灸也是有效的扶阳方法,不仅能驱除寒邪,温养经络,培元固本,还能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正芫堂水元素 正芫堂水元素](http://www.5588.tv/Upload_Map/images/2020/12/2020-12-11-11-43-52-18408.jpg)
如:正芫堂-水元素-培元固本套
纯中药油药液结合手法及5年以上陈年野生端午老艾,从而温通经络、固本回元、调整脏腑,有效解决易疲劳、多梦现象、腰部酸痛、肾气不足、肾虚、对更年期精气不足者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