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CBE的发展历程:
2005年,刚经历了一次市场重大洗礼的CBE移师浦东,规模2018个国际标准展位,来自全球五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7万人次的贸易买家到会洽谈,其中5.8%来自海外。这在当年是历届最好的水平了。首次推出亚太区美容化妆品概念展,引领未来趋势。国际大牌资生堂配合在中国的三年专卖店计划,首次走进了CBE,背后折射的是终端渠道的第三次革命,专营店以强势之态进入了品牌的渠道规划中。
2006年,这五年的良好开局,稳居浦东的CBE将规模稳稳地提升到2500,初具了一个国际品牌展的雏形。在亚太美容概念展上设立首届“中国化妆品科技创新奖”,在业界开创科技引领品牌之风。
2007年,3000个展位,CBE的体量在膨大,而另一方面,要为本土优秀品牌搭建走向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为市场引进创新全球产品,要打造高品质的展会,强化“适应”“创新”“引领”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型。
2008年,对化妆品行业来说,是一个政策年。这一年,国家主管部门机构及职能调整,并出台修订一系列新政,行业在自律与监管中走向成熟。这一年,CBE的规模为3300个。品牌战略开始启动,市场主流品牌悉数到会。 CBE的成长成功逼退了来自世界大展的冲击。
2009年,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一年,而 “口红经济”的效应,却让化妆品行业规避了一次危机的大冲击,CBE适时提出“信心、品质,助跑2009”,一条集聚整个行业科技智慧的新品廊有效地提振了业界信心,让科技提升品质,跑赢了金融危机。CBE专业买家主要集中在代理商群体,近两年则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专营店店主参观,专业买家的主体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年,CBE的规模也悄然达到了3600个。
2010年,这五年的收官之年。世博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行业为之振奋,做品牌成为一种共识。同时,尽管百货店和商超渠道依然是化妆品销售主流终端,但是三四五线城镇消费群更喜欢到专营店购买化妆品,这也让日化专营店已经从边缘地位逐步上升为主流渠道。在一年CBE吸引着国内外的业内人士共赴上海,共享世博机遇。尽管规模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有限增长至3800个,但品牌战略初具规模,市场主流品牌悉数而至;法国馆、德国馆等欧美国家馆将CBE的国际化进程推向一个新的时代;以专营店、超市、百货商场为代表的,结构合理的零售终端买家成为展会的主要买手。国际大展呼之欲出,CBE以一份漂亮的答卷完成了这五年的盛世华章。
这五年,上海CBE和着行业前进的脚步,乘风破浪,从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