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出现反应代表什么?

2019-07-01 5588.TV美妆问答

艾灸后出现反应代表什么?

热心网友

2019/7/1 18:38:04

“灸感由穴位向外扩散,自上而下走遍全身”。可为什么在我们日常的艾灸中,我们并没有体会到这样神奇的感觉,甚至出现腹泻、水泡、发烧等各种不适的反应呢?下面,为大家讲解10种艾灸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 灸后病重 」

解 释:

灸后病重可能是由于艾灸的时间或者灸量不够,或者身体太过虚弱所致。因为如果正气太过虚损,正气比较弱,这种情况下,相应的脏腑器官是没有办法与病邪做斗争,在艾火的温热刺激下,通过经络腧穴的传递,调整人体气机,一旦阳气提升之后,所在病灶正气增强,有能力与病邪抗争,这个时候才会出现灸感。

应对方案 :

当邪气排到体表时,可以在局部进行刮痧或者点刺放血让邪气及时排出来。

「返 病 」

解 释:

有些人可能在以前得过某种疾病,之后没有犯病。但有可能病根还没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时间,正气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我们也叫“勾病”,这就是艾灸在帮助身体去病根。

应对方案 :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染 病 」

解 释:

是艾灸的一种排病反应,本身身体就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慢性病,但身体没有表现出来。现在正气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斗争,就会以疾病的形式显现出来。

应对方案:

有的艾灸师对新病进行配穴应对,就能顺利地度过各种排病反应。

「 艾灸上火 」

解 释:

客观地说,艾灸上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即好转反应,也被称为排病反应,而艾灸后瞑眩反应有很多,比如说腹泻、症状加重等。

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灸的时间过长、灸量过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从体质上来说,阴虚体质、经络不痛的人更容易上火。

应对方案:

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第 一是要滋阴

第二要引火归元

滋阴,可以先吃点六味地黄丸,每天早晚吃一颗,然后再配合艾灸,同时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

另外,还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或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 灸后排尿多 」

解 释:

艾灸后排尿增多是身体毒素和寒邪从体内排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医讲“肾主水,司膀胱开阖”,如果把膀胱比喻为水库,则肾脏就是主管开阖的闸门,如果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就会失灵,蓄水池中有一点水就会打开,而艾灸培阳之后,功能会跟着恢复,把体内多余的寒湿排除体外,正气与邪气相交,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直到这种开阖的能力完全恢复,尿频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应对方案:

肾虚病人:在原有穴位上加肾俞等穴。坚持了一个周,尿频的症状就减轻了。

抑郁症病人:可以减少灸量和时间或者暂时停灸或者加上神门等的穴位。

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灸了几天就出现尿频的症状,加强在关元、神阙等穴位进行施灸,提升元气,艾灸之后容易上火,所以这个时候艾灸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建议多吃山药、薏米等这类健脾祛湿的食物。

   

「 灸后发烧 」

解 释:

发烧是体内的正气和邪气做斗争的重要表现。几年前大家熟悉的养生理念就是体温决定生死。小孩子为稚阳之体,所以容易发高烧,随着年龄增长,阳气越来越弱,各种亚健康和疾病症状跟着出现,身体跟邪气做斗争的能力越来越弱,很难出现发烧现象。

应对方案:

先天阳气比较充足:人体阳气升发之后,寒邪被驱赶到足太阳膀胱经,表现出来的就是体温升高。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选择在膀胱经、督脉进行刮痧或者拔罐的方式,如果选择拔罐就在内侧膀胱经定罐10~15分钟,刮痧一般以出痧为度,如果配合用艾叶泡脚发汗,一次之后,这种热症很快就会退下去了。

阴邪过重:在温度太高、正气不足的情况下,高烧会持续一天以上,高烧持续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可以继续艾灸,同时对身体进行辅助干预。

宝宝发烧:给宝宝多饮用温开水就可以。如果温度达到38.5℃以上,那就一定要配合搓痧或者是吮痧的方法给宝宝泄热,一般会选择大椎、肺俞、身柱穴。

「 热感、走窜感 」

解 释:

艾灸穿透性比较强,具有透热、导热和传热的特点,会随着经络进行感传,有非常好的通窜功能。当出现走窜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有的人经络比较畅通,所以灸几次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出现。

艾灸的通窜感还表现在“找病”上,什么意思呢?

当艾灸的热力渗透到相应的病灶,阳气充足了,身体自然会进行调整。比如说艾灸中脘穴,胃部寒者肝区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又检查不出来具体的疾病,其实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在起作用。

「 灸后出汗 」

解 释:

艾灸出汗对现代人是再好不过的养生方法了,人们居住在空调房中,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直接导致寒气闭塞在体内,阳气受损,疾病丛生。

艾灸后出汗是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感觉良好,那这种出汗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如果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就说明艾灸的量和时间太过了。

艾灸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后背出汗。有的人则是灸的时间长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而阳虚比较严重的人,施灸的前几天很少出汗,正气足了,排汗功能恢复正常,外邪才慢慢通过汗液排出,这就是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

应对方案:

配穴的时候要尽量配合太溪、足三里等下焦、滋阴的穴位。

一定要配合、健脾的食物,比如说山药、小米、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防止身体太过虚弱。

注意事项:

在用艾灸的过程中,如果出汗比较多,除了在方法上进行调整以外,一定要注意神的收摄。宁心静气,这样人体消耗的能量不会太大。

「 灸后腹泻、肚子叫 」

解 释:

既然艾灸可以培补人体元阳,为什么还会出现腹泻呢?

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会在体内运行,肠胃功能开始恢复,大肠的蠕动也会加强,阳气将脏腑以及经脉中的寒邪化开,排出体外,这种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泻,或者排尿增多。

如果腹泻则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阴邪化开之后就会以腹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像雪化成水寻找一个正常的排泄途径一样。

应对方案:

艾灸关元、足三里、神阙穴,培补元气,增强正气,使寒湿等外邪尽快排出体外。

若因腹泻出现虚脱,同时伴有呕吐等其他症状,就需要配合一些调理。

如果是脱水的话,就要喝点糖盐水,在温水中加入适当精盐、白糖。

「灸后月经异常、白带异常、崩漏 」

解 释:

月经异常:艾火在调理人体的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而如果人体吸收功能比较弱或者补充的水液不足,而人体此时气血就会相对偏弱,所以出现假象。

白带异常:女性则会出现阴道炎、尿道炎或者出现阴部发痒、发红的症状。这是因为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被驱逐,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会暂时滋生,所以就会出现炎症。

崩漏:卵巢囊肿属于寒邪凝滞于经脉,气机不畅,艾灸后阳气会将寒凝邪气全部都化开,以破裂出血的形式表现出来。

应对方案:

月经异常:只要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者艾灸力度,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温水,在饮食中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白带异常: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崩漏:科学的营养和合理的睡眠,同时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中医讲“动则生阳”,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艾灸配合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更有利于体内瘀血垃圾的排出,机能的恢复。

热心网友

2019/7/1 18:36:12

艾灸后出现的这8种反应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2、红白相间斑点。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3、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现皮疹,发痒。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妇科问题严重的患者,施灸时就会在肚脐周围,腹股沟处出现这些症状。

5、穴位深处出现响动。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

6、出现水泡。这点在刚开始艾灸,或者,开始试着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两种:(1)施灸过量:表明这次艾灸时间太长了,灸量过头了,这种情况应该减少施灸的次数或缩短单次的艾灸时间。(2)排病反应: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关于水泡的处理: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毫针从下方刺破水泡,放出水液,然后用芝麻油调配艾草灰涂抹。

7、皮肤灼痛:(1)初灸时不适应:当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时很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局部皮肤适应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2)艾灸火力太大:当施灸时局部穴位皮肤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较大,此时可减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肤之间的距离。(3)选择的艾灸器具可能有问题。(4)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在初灸时疼痛明显,当灸一定时间之后疼痛即减轻,这是疾病好转的表现。如带状疱疹,疱疹本身症状皮肤灼痛,初灸时灼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灼痛减轻,当灼痛感减轻甚至不痛时表明一次施灸量充足,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8、艾灸的返病现象:部分顾客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以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比如在艾灸的时候出汗,或者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还有人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这是体内寒气外排的表现。艾灸后突然出现腹泻,是因为寒湿被集中到了胃肠,排出体外;典型的排病反应。腹泻后除了肠胃稍感不适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热心网友

2019/7/1 18:35:17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2、红白相间斑点

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

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3、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美业圈的微信公众平台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公众号huobao5588tv关注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Q Q:
  • 微 信:
  • 代理区域:
  • 意向产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化妆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火爆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