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常用中药。是以"大青"的叶或茎叶为原料,经加工而成。
青黛为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蓝、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蓼蓝、十字花科两年生草本菘蓝、草大青之叶经浸泡加石灰水后提取的干燥色素。其色青蓝,粉质细腻如黛,可作画工着色之染料,也做药用,故名青黛。
青黛为菘蓝、马蓝、蓼蓝、草大青等叶中的色素。秋季采收以上植物的落叶,加水浸泡,至叶腐烂,叶落脱皮时,捞去落叶,加适量石灰乳,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为深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而成。
别名:青蛤粉、蓝露、淀花
药用部位:叶片
产地:福建、广西、广东、江西、浙江
采收:夏、秋季采收茎叶。
加工: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药材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状的团块,用手撮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炮制: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性寒味咸,《本草纲目》谓之“去烦热、吐血、咯血、斑疹、阴疮、杀恶虫”。无论古今,在临床上都被广泛使用,在治吐血、热毒发斑、小儿惊风、肺热咳嗽、产后发狂、热毒痈疮、小儿痄腮、恶疮、口舌生疮等方面均有良效。
(一)青黛的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青黛(木蓝)醇浸液(0.5g/ml)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球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可能系因所用提取溶剂和方法不同之故。
2、抗肿瘤作用。
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合成靛玉红对肉瘤的活性及试用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疗效,皆与天然品相似.靛玉红腹腔或皮下注射200mg/kg剂量时,对大鼠W256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相当于临床用量4mg/kg·d的125和250倍的靛玉红,给大鼠连续灌胃一个月,对体重、心电图、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皆无明显影响,对主要脏器的病理形态观察,也未发现特殊病变。
3、定惊。
按照中医的说法,青黛咸,寒。归肝经。能清热,凉血,定惊。
4、其他作用。
剂量的靛玉红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靛玉红对异常增生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有作用,但不引起骨髓抑制,其作用机制尚有待研究.靛蓝有减轻四氯化碳中毒后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
5、止痛凉血。
青黛食醋糊治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是由于温热疫毒侵袭,壅遏少阳经脉所致,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发,冬春季多见。治宜清热、散结消肿为主。临床验证,采用青黛食醋糊,效果显著。
取青黛粉、食醋各适量,调成糊状外敷。一般敷药后10—30分钟局部疼痛明显减轻,8—36分钟体温退至正常,16—72小时腮腺肿胀消退。此方具有清热、止痛凉血之功效,故用于痄腮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