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出现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眼睛干涩发痒、大便干结的症状?尤其是早上醒来的时候,觉得嗓子特别干,有时还会有痒或疼的感觉!喝了很多水也没有缓解?
其实,这都是“秋燥”惹的祸!
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容易导致人体津液损耗,出现体液丢失及皮肤、口舌、眼睛部位的干燥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伤及人体肺部,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侵袭人体”。如果放任不管,对人的健康和生活都会造成不小影响。尤其深秋季节,有“秋燥”症状的人较多,及时防治“秋燥”症状,刻不容缓。
“秋燥”问题自古有之,其实,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给出了中医调理“秋燥”的各种方法。其中常用又便捷的就是食疗和药疗的搭配,能有效解决“秋燥”引起的诸多症状。
一、滋阴解燥,清热润肺
中医讲,人体津液滋润人体发肤、全身。而“肺主宜发”,是指通过肺气将津液布散到全身。津液亏虚,肺部受损,则“秋燥症状”多发。
此时应选择能清热、养肺、滋阴的食物。如银耳莲子羹、银耳雪梨汤、百合莲子羹、山药鸭肉汤等,都是上佳之选,能有效滋养肺部,促进津液产生,润泽人体。
二、调气,远离秋燥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气血生津,气血充盈则化生的津液充盛。所以,中疗“秋燥”还会从调气入手。
补气血的中药有很多,如枸杞、山药、黄精、熟地黄等,煲粥的时候可加入适量药材,滋养气血。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就能驱散“秋燥”带给您的诸多健康问题。
三、收敛阳气,积蓄能量
秋天是“收藏”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逐渐收敛潜藏的季节。阳气“藏”的越好,人的抵抗能力越强。此时,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等中药材,有助收敛阳气增强体质,抵御“秋燥”侵袭。
“秋燥”横行的季节,选择适合您的方法,让生活健康又轻松!